网上炒股杠杆申请开户_炒股杠杆申请_炒股杠杆官网开户-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太监崔玉贵,后来结局如何
你的位置:网上炒股杠杆申请开户_炒股杠杆申请_炒股杠杆官网开户 > 炒股杠杆官网开户 >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太监崔玉贵,后来结局如何
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太监崔玉贵,后来结局如何
发布日期:2024-02-26 03:26    点击次数:90

所谓伴君如伴虎,虽然这慈禧太后,不是那能留下无字碑,任后世评判功德的武则天,却也是个能做到垂帘听政四十七年的狠角色。

所以,想在慈禧手下讨生活,也绝对不是件容易事。

说到慈禧的手下,即便是不了解历史的,也应该对她爱用宦官一事略有耳闻。

而慈禧手下最出名的宦官,应该就李莲英莫属,然而李莲英出宫后却因为生前树敌太多,而落下了个身首异处的结局。

难道慈禧手下的宦官就没有善终的吗?

还真有一位宦官经历大起大落之后,还保全了生命。

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时,奉慈禧太后旨意,推珍妃投井的崔玉贵。

崔玉贵为何没有步入李莲英的后尘?他一个太监又是如何在离开皇宫后安稳生活的?

由来已久的宦官制度

要讲崔玉贵,就不得不讲讲“宦官”这种由来已久的封建制度。

毕竟崔玉贵和他的老前辈李莲英,不是封建时代的第一波宦官,也不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波宦官。

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之时,也就是说,宦官这一制度,基本贯穿了整个封建历史的始末。

然而,宦官这一制度虽然年代久远,但却几乎没有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里,留下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
从指鹿为马的赵高开始,宦官这一历史名词就被悬挂在了耻辱柱上。

历史的典籍,因封建王朝统治者的脚步而改写又翻页,然而作为最靠近皇权的佣人,他们永远只能以破败的身体,去膜拜那所谓的九五之尊与真龙天子。

你说那些横竖都不是正常人的宦官,会心生怨恨吗?当然会。

放眼这辽阔的人间,有志者可以自由驰骋,而宦官却只能一辈子依靠于皇宫,因为只有在这里,他们才能找到同类者,才能实现封建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。

说到宦官的使命,很多人其实从电视剧上是可以了解一二的。

宦官就是太监,也就是我们常在电视剧上听到的“公公”这个称呼的所有者。

当然,也不是所有太监都能成为公公的,能成为公公的,也属于太监中的翘楚了。

太监不同于侍卫,虽然都是皇宫中的人,但侍卫是可以正常娶妻生子的,侍卫为皇宫提供的是武力价值,而太监则是纯粹的佣人。

因为没有生育能力,所以他们并不被封建统治者们看做是男性,也正是因为如此,封建统治者们,才放心把他们分布到了整个皇宫之中。

太监做的好了,是可以侍奉好几代君王的,然而在历史上留下美誉的太监少之有少。

作为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特有产物,太监这一群体也不是毫无野心的。

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多次,宦官专权干预朝政的历史事件,在宦官专权的时代,农民起义与阶级斗争往往更加频繁与强烈。

正是因为生理上的缺陷,太监更希望获得更多的钱财与权力来弥补心中的缺陷,即便这些身外之物,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也在所不惜。

太监这一群体,本就因生理上的畸形难免产生心理上的阴暗,再佛系的人,也难以在成为太监后,继续过乐观开朗的生活。

这就是在崔玉贵成为太监前,他的前辈们生活,混得好了,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“”九千岁”,混的差了,可能小命都难保。

步步高升的崔玉贵

和大多数的太监一样,崔玉贵在十二岁左右就净了身。

也就是说,崔玉贵在年幼时就注定要走上太监这条道路了。

有很多资料记载过,崔玉贵与慈禧手下最炙手可热的大太监李莲英是同乡,可能是李莲英在京城的名声太过响亮,所以惹得他的同乡们也竞相净身做了太监。

如果李莲英再多活几年,如果清王朝再气息微弱的苟延残喘上几年,李莲英的老家说不定还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“太监之乡”。

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,崔玉贵都成为了太监,往后他能做的,只有想法设法的顶着这个身份好好活下去,而不是摆脱这个身份,往日的生活,终究是回不去了。

成为太监之后,崔玉贵被送到了庆王府当差,在庆王府当差的这几年,崔玉贵终于摸索出了些往上爬的门道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崔玉贵得知,原来当今独掌大权的皇太后喜欢看戏,而他自己正好有演戏的优势。

崔玉贵的优势是他的武功很好,虽然不是好到能上战场杀敌的程度,但做做样子他还是可以做到的。

就这样,崔玉贵凭借自己的优势挤进了宫内成立的戏班子。

要想表演到慈禧眼前去,光是进戏班子是远远不够的,好在崔玉贵在戏班子里的表现很突出,很快他就被举荐到了升平署戏班演戏。

得到了能在慈禧眼前表演的机会后,崔玉贵也不负众望的靠着自己的出色表现,讨得了慈禧的喜欢,崔玉贵也由此留在了慈禧身边。

崔玉贵人机灵又能干,虽为太监,但常年习武且身材高大的他,倒是比一般的太监更显的精神一些,再加上他办事勤恳且滴水不漏,也渐渐的由一个唱戏的小太监成为了慈禧身边的红人。

虽然慈禧手下最得力的助手是李莲英,但崔玉贵也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,走到了仅此于李莲英的二把手位置上。

在成为太监的第八年,崔玉贵终于成为了皇宫里的二总管。

皇宫里的太监们一旦得势,免不了在宫外纳妻娶亲,但崔玉贵却是个例外。

宫里宫外的人看他在慈禧身前得势,都想给他牵红线巴结他,但没曾想都被崔玉贵给拒绝了,拒绝的理由,无一例外都是不愿糟践无辜女子的生活。

虽然没有娶亲,但崔玉贵却有一个养子,他并没有让他的养子和他一样成为太监,反倒是将自己的养子送到了学堂,学习外文与数学,给了他一段美好的人生。

针锋相对的珍妃与慈禧

崔玉贵的性格中或许还有值得研究的部分,但他本性到底如何其实是不重要的,因为对于他要效忠慈禧来说,崔玉贵不过是他手下的工具罢了。

崔玉贵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“珍妃投井”一事,虽然他不是事件的主谋,但作为慈禧左膀右臂的他,的确是杀害珍妃的直接凶手。

其实慈禧和珍妃水火不相容,是皇宫里人尽皆知的事情。

珍妃性格活泼好动,虽为大家闺秀但她却不习惯被繁文缛节束缚,她本该是封建王朝里少有的觉醒者,但她却逃不过嫁于皇室的命运。

嫁给光绪帝后,珍妃也没亏待自己,她依旧我行我素,对待宫里的勾心斗角不屑一顾。

偏偏光绪帝就是喜欢珍妃这种潇洒的性格,两人常常一起谈天说地,与宫外普通的恩爱少年夫妻别无二致。

珍妃聪明伶俐但她并不知道,皇宫的深处,一双垂垂老矣的眼睛正在盯着年轻的她。

或许是羡慕也或许是厌恶,慈禧并不喜欢珍妃,沉寂已久的深渊,并不会因为一池春水的到来而泛起涟漪。

让慈禧决定除掉珍妃的原因有很多,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珍妃留不得。

慈禧是何许人也,她是封建集权社会的大家长,拥有不容反驳的绝对权力,而珍妃虽然也出身高贵,但她在慈禧面前,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孩子罢了。

然而就是这初出茅庐的孩子,居然妄图想要绊倒慈禧。

珍妃坚定的支持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,而慈禧对这场变法运动的态度却是不明朗的,但总而言之,作为后宫嫔妃,珍妃是不该为变法的事情出头的。

戊戌变法失败后没多久,八国联军就嗅着腐朽王朝最后的一点珠光宝气来到了中国。

和大多数寡不敌众的落魄王朝一样,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,慈禧迅速想到了带领亲信外出逃难。

很显然,珍妃不属于慈禧的亲信之一。

说到这里不得不补充一个冷知识,这个冷知识就是,在王朝遭遇外敌入侵皇室集体出逃时,皇帝往往会把带不走的女眷处以死刑。

为什么要把无辜的女眷处死?因为只有处死了他们,才能保证这些王室的女眷不会受到敌军的侵犯,从而维护王室所谓的体面。

说来是在好笑,封建时代的妇女的贞洁归属权居然不属于自己,那些穷途末路的封建统治者连自己的子民都守护不好,还妄图在衰败之时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。

慈禧不会带着珍妃一起逃难的,一向与她作对的珍妃心里也是清楚的,只是那时候的珍妃不知道慈禧想要的是了结她的性命。

当然,慈禧不会亲自下手的了结珍妃的,她将自己的想法委婉的转达给了李莲英,而李莲英也云淡风轻的把话转述给了崔玉贵。

慈禧都放话了,崔玉贵哪里还有不做的道理,完不成主子下达的任务,崔玉贵可能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。

于是珍妃就被崔玉贵推进了那口窄小无比的深井里,结束了自己年仅24岁的生命。

慈禧逃难结束重返京师后,还是做样子的给名义上杀害珍妃的崔玉贵定了罪,将他逐出了宫去,不过没过多久又将崔玉贵接了回去。

崔玉贵的晚年生活

然而慈禧虽然活得不可一世,但她的生命终究是迎来了日薄西山的阶段。

慈禧死后,李莲英和崔玉贵双双离开了紫禁城,然而,虽然同为太监且都在慈禧手下当差,但两人晚年的境遇却是完全不同的。

和李莲英的恃宠而骄不同,崔玉贵虽然也算得上皇宫里仅次于李莲英的太监,但他为人却并没有到嚣张跋扈的地步,不至于落得宫内宫外,都巴不得看他死的地步。

离开皇宫之后,李莲英很快就死于非命了。

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有实力的达官贵人,皆对这曾经狐假虎威、为非作歹的李莲英恨之入骨。

让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凶,到现在也还是个秘。

和李莲英的结局不同,崔玉贵的晚年生活算得上众多太监里的圆满结局。

离开皇宫前,崔玉贵已经想好如何为自己这些年,做的助纣为虐的事情赎罪了。

他先是用自己一生的攒下的大半钱财为关帝庙捐了680亩地,而后又召集了一些年轻的小太监们,和他一起离开了皇宫。

崔玉贵为关帝庙涓地也不是毫无目的的,他为关帝庙捐地,是因为他打算在这里渡过他的晚年。

崔玉贵在皇宫里并没有过分苛责过自己手下的小太监们。

出宫之后,他还为自己手下没有去处的小太监们提供了容身之处。

不得不说,崔玉贵的确很聪明,年轻时挤破头皮来到了慈禧身边当差,年老之时又懂得拉拢人心。

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,崔玉贵和他从前的徒弟们,过了几年种田耕地的生活.

在关帝庙里,崔玉贵终于远离了皇宫里的血雨腥风。

众所周知,晚清时独掌清王朝大权的人是慈禧皇太后。

因此,谁能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,谁就算是在这风雨飘摇的紫禁城里,有了落脚的地。

但是,越靠近掌权者其实越不安全,崔玉贵就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李莲英。

然而,封建社会里有太多的身不由己,放眼这个清王朝,哪有身体健全的男儿,自愿入宫,去做那畸形的太监。

在那个平民贱如草芥的年代,百姓把孩子送入宫中做太监,也只能获得一点点报酬。

然后就是这一点点的蝇头小利,就足够一个家庭渡过眼下的难过,只是可怜他们的孩子,只能在人人自危的皇宫里,过提心吊胆的生活。

向封建时代讨要人权是毫无意义的,年幼便入宫的男童,哪里知道什么才是做人该拥有的尊严,勇敢且不愿麻木度日的珍妃,又如何才能在那窄小的水井里,消散自己痛苦的亡魂。

都说封建时代是吃人的,我想这大概是对封建时代最贴切的形容了吧。